本文作者:小旺

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大全

小旺 02-17 14
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大全摘要: 正月饮食风俗?畲族饮食风俗?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饮食习俗?正月饮食风俗?正月里饮食风俗各地不同,各有禁忌与规矩,例如长沙:上菜个数不能是单数,第五个菜不能上鱼,狗肉好吃但不能上正式宴...
  1. 正月饮食风俗?
  2. 畲族饮食风俗?
  3. 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饮食习俗?

正月饮食风俗?

正月里饮食风俗各地不同,各有禁忌与规矩,例如长沙:上菜个数不能是单数,第五个菜不能上鱼,狗肉好吃但不能上正式宴席,盛饭每碗要捞两次,鸡头鸭头要敬桌上最长者…等等

初一:汤圆

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初一吃汤圆,意味着这一年会圆圆滚滚的度过(北方人初一吃饺子跟吃汤圆一个道理),这个习俗从我记事开始就一直这样,大大的汤圆里包着芝麻馅,咬一口就有芝麻糊流出来,因此还得准备个大勺子。而且我们这儿是用的醪糟煮汤圆,还会在汤圆里打个蛋,一碗吃下去还真解腻。

初二:猪蹄

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年一到初二时,爸妈就会拿着准备好的腊猪蹄来用泡菜炒着吃,酸辣的口感合着面条吃再合适不过了。

初三:面条

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食谱设计 饮食风俗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规矩如今坚持下来的倒挺少,我还是从外婆那儿学到的,据说这天不能碰米饭,只能吃面条,因为这一天是稻谷的生日,用来祝祭祈年,所以我们不能跟天“抢”饭吃。

初四:大锅菜

这个传统倒没啥讲究,主要是从大年三十到初三已经留下了很多的剩菜,若不吃掉的话就会浪费,于是就有初四吃大锅菜的传统。

初五:饺子

初五这天吃的饺子还很特别,必须要用自己做的馅来包饺子(没做馅也没关系,就包一下也行),这么做的原因是表示把来年的霉运给包着吃下肚子里。而且饺子很像一个元宝,吃下去也代表着财源广进。

初六:鸡肉

初六吃鸡的传统是老辈留下来的,其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初七:各种各样

大年初七的习俗就比较多了,有戴人胜、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饺子、捞鱼生等习俗,我们这儿是吃面条,因为正月初七是小孩子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先辈们在初一到初七吃啥,那肯定有它的意义所在,虽然到了今天,很少有人会这样吃,但能把老传统传承下去就做吧。

畲族饮食风俗?

平时畲族饮食和当地汉族相同,主食大米和 甘薯米,杂粮有麦、高粱、小米玉米、鸭爪稗以及南瓜、马铃薯、芋头等。副食有竹笋、蔬菜、野菇、野菜、鱼、肉、蛋等。节日食品较有特色,主要有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等。

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饮食习俗?

婚宴习俗

我想这个大家应该很有感触。

丧葬食俗

长者逝世入棺时,要在棺内放入死者生前心爱之物,如酒具、名酒、砚台、纸张、书画等,撒麦、豆、麻、谷、稷等,意为让死者五谷皆全,四季安宁。祭品是寿桃,要放倒蒸熟,俗称“睡桃”,这是子女最后一次为父母过寿日。

社交礼仪食俗

社交礼仪食俗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交往方面。亲朋好友之间交往最多,每当亲朋好友遇到重大事情时,如生孩子、乔迁等,均要送些礼物去,而主人首先想到的是给客人什么,喝什么,尽可能安排得丰盛些,让客人满意而回。

餐桌礼俗

就座和离席都要注意讲究长幼有序,等长者入座后,方可入座;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能靠桌沿,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才可人座;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特别要招待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要避免说话;取菜舀汤,要使用公筷公匙。即便是在家里宴客,自用餐具也不可伸人公用餐盘夹取菜肴;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猛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人口;用餐后,要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能离席;

首先最为传统及隆重的节日当然是春节了,在我们那叫过年。首先***期较长,每年一到春节在外打拼的游子们都会陆陆续续的回来老家团聚过春节,春节期间大家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其乐融融的。春节一般都会在老家待个7-15天左右就又会陆陆续续的回到城市工作

我来说说我们这里-----我是胶东地区(烟台市)的,先说春节吧。过年 烟台这里包饺子是要往饺子里包一毛钱的钢蹦,一共包十个。大年三十这天晚上谁吃到的钢蹦多,寓意明年谁能多赚钱。年三十这一天煮饺子的时候如果遇到煮破的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不吉利的话在过年的时候是不能说的,还有就是年夜饭上一定要有一道菜是鱼,寓意'年年有余",胶东这边特别是靠海边生活的地方,吃鱼一面吃完了,想再吃另一面的时候,一定不能说“把鱼翻过来”而要说"划过来”,因为鱼是船拉回来的,翻这个词不吉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oly-cloud.com/post/12983.html发布于 02-17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