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简介-闽菜简介及特点
闽菜有那些特色?
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泉州、厦门、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长汀、宁化一带)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山区风味。所以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
1.佛跳墙
佛跳墙,是闽菜百年压轴之作,起源自福州,已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佛跳墙是由福州聚春园老板郑春发研制,因“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故名佛跳墙。
2.鸡汤汆海蚌
能够与“佛跳墙”齐名的就是一道鸡汤汆海蚌,同为闽菜系的国宴珍品,被郁达夫称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正宗的鸡汤汆海蚌必需选用福州地区长乐市漳港所产的海蚌,其做法并不算太复杂:海蚌滚水汆至六成熟后捞出,再淋上以鸡肉为主吊成的高汤即可。此道菜要求鸡汤清澈见底,切开的蚌肉如同芙蓉宛在水中央。难度就在于漳港蚌的稀少和刀工、火候的拿捏。
3.东壁龙珠
东壁龙珠是一道泉州地区的特色名菜,是一道取用福建特产精心烹制的传统名菜。
在始建于唐代的***寺,有几株百年的龙眼树。僧侣们每天用供佛的茶水浇灌,竟结出珍品龙眼,被人们誉为“长生不老果”,它是泉州特产东璧龙眼的母树。
“东璧龙珠”便是由东璧龙眼演化而来的美食,当地名厨以这龙眼做主料,用猪肉,虾肉,香菇做馅,龙眼去皮去核,把馅填入其中,上盘蒸熟。
4.淡糟香螺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闽中有香螺,小而鲜,糟食最佳。”
淡糟香螺被誉为闽菜状元佛跳墙之后,最上得台面的榜眼菜。长乐出产的香螺肉质肥嫩、味鲜质脆、色泽洁白。做法上,把螺肉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入热水一汆,旋即捞起。再把螺片稍稍腌制,起一个炒锅,冬笋片过油,蒜米、姜末、再加上红糟稍微煸炒,用青红酒酒调和这一锅之味。最后把事先汆烫好的螺片回锅装盘。
5.荔枝肉
说到酸甜口的菜,最有名的闽菜当属荔枝肉,它是福建福州、莆田等地的名菜。
荔枝肉里没荔枝,它只是把肉做成了荔枝的样子,形似荔枝。经典的荔枝肉做法,会将猪里脊肉切花刀用红糟、湿淀粉调色上浆后过油锅,未切断的一面受热收缩卷成了荔枝状。再用酸甜橙红的酱汁勾芡,摆盘后如同一颗颗新鲜荔枝一般。
6.南煎肝
南煎肝、醉排骨、荔枝肉、爆炒双脆是闽菜馆里最常登场的“四大天王”。
南煎肝的“南”,在福州话里的发音和“两”一样,所谓“两煎肝”,意思就是两次加工才得道成仙的美食。
闽南菜清鲜香脆,注重调汤估料,口味清淡,酸甜适宜,中西合璧,变化无穷,它的烹调技法多样,有炸、炒、煮、炖、焖、煎、卤、火可、火工、淋、蒸等。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南菜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福建泉州、厦门、漳州闽南金三角地带的菜肴,和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菜肴有重要的渊源关系。
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
福州菜淡爽清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厦门、漳州、泉州一带)讲究佐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长汀、宁化一带)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特显山区风味。
闽菜是不是八大菜系之一?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狭义闽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来发展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即广义闽菜。闽菜以口味清鲜、和醇、荤香、多汤为主,擅红糟、糖醋调味。
福建地处沿海山区为何能形成八大菜系中的闽菜?
闽菜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本地的自然***。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隅,依山傍海,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其山区地带林木参天,翠竹遍野,溪流江河纵横交错;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浅海滩辽阔。地理条件优越,山珍海味富饶,为闽菜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闽地先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为后代创造、选育、聚集了丰富多彩的烹饪原料。这里四处盛产稻米、糖蔗蔬菜、瓜果,尤以龙眼、荔枝、柑桔等佳果誉满中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oly-cloud.com/post/4951.html发布于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