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术***教学全集dvd,烹饪技术全套教程
如何评价冯小刚的电影《大腕》?
2001年,冯小刚43岁,这个年龄正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前有《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后有《天下无贼》、《非诚勿扰》,而夹在这个中间的两部二字牌打头的电影,反而有些不甚有名,一部是《手机》,另一部便是今日要说的《大腕》。
单论票房成绩,《大腕》当年取得了4000万的成绩,结合那个年代的货币价值,回到今日来算怎么着也得折合成十亿人民币起步吧,但是另一个数据3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最终还是让这部电影,利润寡淡,不甚寥寥。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从2001年上映没有翻起什么浪花,却在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今天越来越发酵的厉害。更是被许多人誉为:“如果当初看懂了这部电影,现在就发财了!”
下面,将不说整部电影剧情,只单独把电影中透露的三个“发大财”的点给拎出来,当然今时今日下面的这三个点也都被逐一验证,但同样却也丧失了最佳进场的时机,只是思想的力量,今日犹在!
原因何在?
答案便在于剧中所透露的三个信息点,不少人即使没有完整的看过这部电影,但也一定看过那段被截取的视频:李成儒老师侃侃而谈的“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这一段出自李成儒老师,同时也是网上热传的最经典的一段,李成儒老师的原话如下:一定要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400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呐、卫星,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面有花园,楼里边有游泳池,楼里边站一个英国管家,带一***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u 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24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2000美金吧? 2000美金?那是成本!4000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 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这段发言,看起来像不像某位地产大佬又或成功人士说的话呢?但其实不是,说出这话的李成儒老师在电影中的设定为精神病院的病人,所以他说了在当年看似天方夜谭的一段话,但当时间拉近以后,单以北京举例,快速破万,五年十年以后更是来到了均价5-6万,那些在当年略显癫狂的话,却被逐渐验证了,那我们便有了一个疑问到底是疯子说了真话,还是我们现在都疯了
不管如何,当年投资房地产的,今日都发了!这一点最重要。
先上原版台词:
想靠电子商务赚钱,全都是傻D。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先高薪聘几个骂人的***,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网站靠什么呀?靠的就是点击率,这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给下家了。我还告诉你,有人谈收购,立马儿就***,给股票你都免谈。你要是感兴趣,你投个8百万到1千万,多了不敢说,我保你一年,挣一个亿,我说的可是美金啊!
这在当年又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独白,2000年互联网虽然已经很发达,但彼时的马云、马化腾等人,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互联网未来在哪里?无人知道!
但进入2010年以后,共享单车,直播网站、婚恋网站比比皆是,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拿钱砸,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操作“先砸钱、再造舆论,换取点击率,然后再砸钱,造市值,最后***走人,留下一地鸡毛!”
这一个完整的套路,在当年看懂的人很多,但相信和真的去做的人,一定很少,如果你是这很少的一部分,那你现在一定也是发了!
广告虽然自古有之,但是能够汇总出做广告精髓的,却一定非《大腕》莫属,把一个“葬礼”变成一个大型广告竞拍,这样的奇葩思路,在电影中一路走来,竟然毫无违和感。
诸如“***的也能给做成真的”、“有钱就有广告,有广告就有钱赚”、“投广告就是投曝光,钱都是小事”……
这些台词,已经完全可以作为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的经营和销售秘籍来对外使用。
如果《大腕》的编剧中,冯小刚同样占据了重要一席,那我想说“冯导,还真的很有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看完整版本的《大腕》。
非常难得的一个地方:
里面该说 decent English 的人都说着地道的 decent English,该说 bad English 的人也都说着纯正的 bad English.
同样,里面该说流利汉语的人都说着地道的汉语,该说生硬汉语的人也都说着别扭的汉语。
这也意味着,里面的每一句台词都是原生台词,并不是写了全中文的台词然后「翻译」成了英语,或者反之。
里面的双语互动非常真实可信,比如尤优学会了「finish」这个单词后的活学活用,比如 Lucy作为翻译时的信息拦截,比如尤优说的「打水漂」被泰勒理解成了「piss in the ocean」。
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符合我接触过的「一群美国人在中国开工」时的语言实况。
甚至方言都是地道的——步步高无绳电话「小莉啊」广告的男演员所演的那位「爱岛VCD」代表,也说着纯正的广州话。
连短暂出场的日本人,说英语的时候,用「パーミッション(permission)」表示「authorization」,都非常有写实感。
这样的电影非常罕见。我们平时看的电影,要么就是中国电影里说的英语奇奇怪怪一看就是中文台词粗糙地翻译成了英语——比如《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黄皮猴子」,要么就是外国电影里说的汉语扭扭捏捏一看就是英文台词粗糙地翻译成了中文——哪怕是成龙电影也不例外,《尖峰时刻》《英伦对决》里都有许多「翻译腔」十足的汉语台词。很少能看到在剧本阶段就把这两种语言的台词都写成母语水平的(更别提还能把该夹生的部分写成完美的夹生了)。
最接近《大腕》水准的大概是《金陵十三钗》,因为贝尔对剧本严苛得不像话,还自己操刀大改了剧本。所以《金陵十三钗》里的汉语和英语都还能过关,跟《大腕》比的话,弱在双语互动差远了——毕竟贝尔不懂中文。而冯小刚自己的《一九四二》,也是互动略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oly-cloud.com/post/6402.html发布于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