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风俗,饮食风俗读后感
习俗包括什么节日,食物,方言算吗?
1、习俗,顾名思义,是习惯风俗的意思,指的是一个地区社会文化中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以及禁忌等的总和,民间的风俗又称作民俗(民间风俗)。
2、民俗的涵括范围很广,可以包括食、衣、住、行、生育、婚嫁、丧葬、***、宗教、岁时、艺术等等。节日、食物、方言等都在包含的范围内。
3、节日习俗,就是对各民族在节日中多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历》、《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比如回民的***和古尔邦节等,汉族春节贴春联、请送神圣等,傣族的泼水节等等,都是节日习俗。
4、食俗即饮食风俗。世界各地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构成了食俗庞大纷繁的体系。食俗一般包括日常食俗、年节食俗、宗教礼祭食俗等内容,经常反映在一些典型食品与就餐习惯中。比如蒙古族食俗,藏族食俗;端午节食俗、中秋节食俗、春节食俗等等。
6、方言,也是民俗的一种。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故方言也不相同,
一个地区的方言反应了这个地区特殊的民俗。比如石家庄方言中有的词语就是直接用于记录某种民俗文化现象的,它们对民俗文化现象的反映是直接的,他们把婚礼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家,新郎拜见岳父岳母称回门。把大年初五早起清扫庭院、放鞭炮叫崩穷。
岁月的寄托详写了什么的饮食风俗?
1.春节包饺子或是年糕,此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
2.元宵节吃汤圆,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取“团团圆圆”之意。
3.端午节食粽子,“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俗。
4.中秋节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正月饮食风俗?
初一:汤圆

初一吃汤圆,意味着这一年会圆圆滚滚的度过(北方人初一吃饺子跟吃汤圆一个道理),这个习俗从我记事开始就一直这样,大大的汤圆里包着芝麻馅,咬一口就有芝麻糊流出来,因此还得准备个大勺子。而且我们这儿是用的醪糟煮汤圆,还会在汤圆里打个蛋,一碗吃下去还真解腻。
初二:猪蹄

每年一到初二时,爸妈就会拿着准备好的腊猪蹄来用泡菜炒着吃,酸辣的口感合着面条吃再合适不过了。
初三:面条

这个规矩如今坚持下来的倒挺少,我还是从外婆那儿学到的,据说这天不能碰米饭,只能吃面条,因为这一天是稻谷的生日,用来祝祭祈年,所以我们不能跟天“抢”饭吃。
初四:大锅菜

这个传统倒没啥讲究,主要是从大年三十到初三已经留下了很多的剩菜,若不吃掉的话就会浪费,于是就有初四吃大锅菜的传统。
初五:饺子

初五这天吃的饺子还很特别,必须要用自己做的馅来包饺子(没做馅也没关系,就包一下也行),这么做的原因是表示把来年的霉运给包着吃下肚子里。而且饺子很像一个元宝,吃下去也代表着财源广进。
初六:鸡肉

初六吃鸡的传统是老辈留下来的,其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初七:各种各样

大年初七的习俗就比较多了,有戴人胜、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饺子、捞鱼生等习俗,我们这儿是吃面条,因为正月初七是小孩子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先辈们在初一到初七吃啥,那肯定有它的意义所在,虽然到了今天,很少有人会这样吃,但能把老传统传承下去就做吧。
正月里饮食风俗各地不同,各有禁忌与规矩,例如长沙:上菜个数不能是单数,第五个菜不能上鱼,狗肉好吃但不能上正式宴席,盛饭每碗要捞两次,鸡头鸭头要敬桌上最长者…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oly-cloud.com/post/7637.html发布于 2024-10-16